close

((This article is translated from "Beyond Star Trek" of L. M. Krauss))
((未經譯者同意, 請勿轉載))



  對一個大學論文題目是 "愛因斯坦雙胞胎弔詭的新詮釋"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Einstein's Twin Paradox] 的物理系學生而言, 戴娜˙史卡利其實不應該說出前述的對話的. 除非她 "真的" 有新的詮釋.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至少是我所知並熱愛的那個相對論) 的中心就是, 時間絕對不是宇宙中的不變量. 它對運動中或不同重力場等不同環境下的不同人來說, 是以不同的速率流動的.

  那麼, 愛因斯坦跟 ESP 有什麼關係呢? 呃, 首先, 在早期 ESP 研究的全盛時期, 一直到萊因等人的研究結果被懷疑之前, 愛因斯坦表示他對這個議題保持開放的態度, 但是在看到 "遠距" [distance] 效應前不會相信. 他暗示的意思是, 自然界所有的長距離力都會隨距離而減弱, 像重力及電磁力就是最基本的例子. 無線電波離波源愈遠強度就越低, 那為什麼 "腦波" 不該如此呢?

  隨距離而減弱其實是能量守恆的結果. 波源放射出攜帶一定能量的訊號, 如果這個訊號在空間中傳播, 訊號所攜帶的單位面積能量就必須要降低. 這是一定要的. 能量守恆不但已經被測驗到小數點後 n 位, 而且 (可能更重要的) 我們現在了解, 能量守恆是不隨時間改變的自然定律結果.

  對我來說, 好萊塢已經抓住這項明顯的概念. 例如在 Star Trek 中, 史巴克必須要觸摸他想讀取其心靈的那個人, 還有荻安娜˙星異必須靠近某人才能感受他的感覺; 即使銀河飛龍 [the Next Generation] 的 "侵犯" [Violation] 那一集裡的 ESP 強暴犯顯然也必須跟受害者處在同一艘太空船內. ID4 裡被抓到的外星人想要靠精神方式殺人, 似乎也必須跟受害者處於同一間房間中. (當然, 要是不用的話, 幹嘛還要大老遠開太空船跑來 - 直接坐在家裡屠殺我們不是更方便?) 還有科幻經典 "準午前十時" [Village of the Damned] 裡的怪小孩, 只有當你在附近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你的惡意. 最近電視上有些怪節目似乎偏離了這個定理 - 不過, 這樣才算是怪節目嘛.

  無論如何, 某些 ESP 研究者遵循愛因斯坦的理論, 尋找遠距效應卻從未找到. 但當然它們也沒找到過 ESP 的確切證據, 所以也無法斷定到底它是否隨距離而減弱.

  或許, 比距離更重要的, 是相對論中心時間與空間概念間的關係, 以及千里眼 [clairvoyance] 及預知 [precognition] 的 ESP 議題. 它是相對論的宗旨, 而相對論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經過驗證, 證明沒有任何訊號能比光跑得快. 這表示即時得知遙遠事件是明顯不可能的. 當然, 光速非常快, 所以這對地球上的通訊不算什麼限制; 然而, 如果光線從某個銀河傳到地球需要一千萬年, 那麼我們就可以排除一千萬年還前不存在的銀河中有居民傳出精神訊息的可能性.

  還有更重要的, 相對論的這項宗旨定義了時間本身的特質, 同時也決定了因果關係 [cause and effect] 的本質, 而這些本質常被一些跟 ESP 及預知相關的概念給搞亂了.

  回到史卡利. 如果將相對論處理時間空間的方式, 看做是宇宙四維時空圖片的相對觀點, 我們可以大聲地反駁時間流動的本質並非不變量. 所以, 能發生在距離上的同樣可以發生在時間上. 大家都知道, 紐約跟波士頓 [Boston] 間的距離長短取決於你所走的路徑. 如果你由梅立特大道 [Merritt Parkway] 向正北走, 穿過哈特福特 [Hartford] (譯註: 康乃迪克州 [Connecticut] 首府), 然後向東走麻塞諸塞州收費公路 [Massachusetts Turnpike], 你里程表上的距離絕對跟你沿海岸走 95 號州際公路 [Interstate 95] 的結果不一樣. 但是走這些不同路線的兩個人, 還是可以在空間中的同一個地點 (比方說, 波士頓市中心的普天壽大樓 [Prudential building] 樓頂) 碰面喝杯酒.

  根據這個邏輯, 為什麼兩個人不能在時空中的兩點間取不同的路徑, 使得某個人的時鐘跑的時間比另一個人要多呢? 假設他們其中一個坐高速火箭出去旅行一段時間, 然後再回到地球, 而另一個坐在搖椅裡讀這本書, 那麼這正是實際上會發生的事. 用不著說, 我的讀者想必會覺得幾個小時像幾分鐘, 幾天就像幾小時 - 但當她看表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實際的時間已經過了這麼多. 她在火箭中用近光速航行的朋友, 戴的表會比地球上的表走得慢. 所以 (在戴娜˙史卡利所研究的這個版本的愛因斯坦雙胞胎弔詭中) 對火箭旅行者來說, 地球上朋友過的幾天真的只是幾小時而已. 當他們重會的時候, 她會比他出發前更接近他的年齡.

  然而, 這兩個觀測者至少在時間上都是向前走的. 對於向後走而言, 史帝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有他認為其不可能的說詞: 如果可能的話, 他說我們會被大批來自未來的觀光客給淹沒! 我認為這個說法很棒 (不過我曾經反駁過一次, 我說他們全都回到 1960 年代去了, 因為那裡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

  莎莉˙麥克連 [Shirley MacLaine] 也用過時光旅行當主題: 在 "單肢外出" [Out on a Limb] 一書中她寫道: "在記憶幻覺 [deja vu] 中你與過去的經驗重疊, 否則你可能是跟未來的經驗重疊....那是愛因斯坦說的." 呃, 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不過莎莉確實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重要的議題. 如果千里眼, 預知, 或甚至某些形式的 ESP (例如跟遠方的外星文明通訊) 要存在的話, 需要徹底重新思考我們所謂的空間與時間 - 這種重新思考必定會破壞我們對物理世界的其他經驗. 探索未來代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 未來已經發生了. 此外, "探索" 未來表示某種來自未來的訊號已經 "滲漏" 到過去.

  雖然不常被提到, 千里眼跟預知顯示了跟許多平凡版本的時光旅行同樣的弔詭. 標準的腦筋急轉彎是外婆弔詭: 如果你回到過去, 在你母親出生的數年前殺了你的外婆會怎樣? 那你現在就不可能存在了. 但是如果你現在不存在, 一開始又怎麼能回到過去殺你外婆呢?

  呃, 我可以想出這種弔詭的另一個版本, 讓它可以應用在千里眼跟預知上. 假設你不知怎麼地攔截到你還沒出生的曾孫女未來的想法, 而這個念頭警告你不要跟你今天在公車上遇到的男人結婚. 顯然你未來的曾孫女在閱讀家庭信件時發現那個男人跟你結婚後, 偶爾會痛打你一頓. 所以, 當他第二天打電話約你出去時, 你拒絕了, 從此再也沒見過他. 因此你沒有那個男人的任何子女或後代, 你跟那個男人生的曾孫女也就不存在. 但如果她不存在, 你又怎麼可能接收到她的思想? 千里眼及預知的問題就跟人們從未來被送回現在一樣清楚: 如果魔鬼終結者 [Terminator] 成功地暗殺了莎拉˙可尼 [Sarah Connor], 那麼一開始就根本沒必要把他送到過去; 在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中, 如果麥福萊 [McFly] 靠著從未來帶來的比賽結果去賭各種運動賽事而成為富翁, 那麼他在未來就不該是個乞丐, 還得靠時光旅行車載他到過去才能建立他的經濟王國.

  呃, 你可能會說, 那很簡單. 她雖然是你的曾孫女, 但不是跟那個男人生的. 好, 那樣的話, 她怎麼可能知道他打你的事呢? 哈哈, 我們還是換另一個方向吧. 假設她在未來確實是你的曾孫女, 但是從你拒絕那個男人的那一刻起, 她就不再存在, 因為未來已經被更改了. 但是從未來的觀點來說, 你的 "今天" 發生在很久以前. 因此你得知她想法的 "之前" 跟 "之後", 與你曾孫女知道你丈夫會打你的 "之前" 跟 "之後" 根本沒有任何一對一的關係可言. 你跟那個男人打電話之前與之後瞬間所發生的事早在你曾孫女出生之前就發生了, 她在未來是否存在又怎麼可能因為今天發生的任何事情而改變呢? 如果這個世界裡的人類隨時可能因為許多年前發生的事而突然出現或消失, 那這個世界也未免太古怪了一點.

  我們似乎認為, 跟改變過去相比, 改變未來是比較能允許的, 但果你仔細想想, 這兩個問題在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 特別是在未來與過去相連的時候, 例如講到預知的時候, 過去與未來必定有關. 事實上, 看到未來跟回到過去是相等的, 就某種意義上來說, 既然你看到未來發生的事件, 就必定有某些訊號經歷了時光倒流.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因果關係. 在一個合理的, 可以用物理定律描述的宇宙中, 總是先有因, 再有果, 決不會反過來. 所以, 當真實世界的物理學家考慮一個可進行時光旅行的宇宙在物理上是否可能時, 他們一定會小心地檢查它是否維持著因果關係.

  舉例來說, 如果時光旅行可能的話 (假設經由時空蟲洞), 那麼來回雙程應該都要可能才對. 這表示一個人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體驗任何場景. Star Trek 有幾集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最重要的問題是, 你是否還是原來事件初次發生時的同一個人, 或者你是否能記得之前的所有循環? 如果你能記得之前的循環, 你就可以改變你的行動, 這正是銀河飛龍 "因果關係" [Cause and Effect] 那一集的劇情, 企業號-D [Enterprise-D] 最後終於設法躲過跟波茲曼號 [Bozeman] 相撞的命運. 然而, 這表示因果關係脫離了常軌, 因為你居然可以從還沒發生的事情中學到教訓. 如果因果關係脫出常軌, 那麼物理定律 (任何一條定律, 甚至量子力學, 都以因果條件 [causality] 為基礎) 就必須被修改了. 對一點小小的預知來說這可是大大的問題.

  取而代之的, 人們會想像有某個世界, 即使時光旅行成為可能, 卻還是維持著因果關係, 而且未來的事件不能影響過去的事件. 就如同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的人註定要一再重複錯誤, 在這樣的宇宙中, 一條 "封閉時間曲線" [closed timelike curve] 會持續地排演同樣的事件, 一次又一次, 無論你怎樣努力嘗試都無法改變過去. 舉例來說, 如果你回到過去嘗試在希特勒成為元首 [Fuhrer] 之前暗殺他 (事實上他一直活到第二次大戰快結束), 那麼你要不是在緊要關頭絆倒, 就是槍會打歪. 且不論各種像吃迷幻藥的幻覺, 時光旅行電影 "未來總動員" [12 Monkeys] 很尊重這條神聖的法則. 有一次, 布魯斯˙威利 [Bruce Willis] 演的角色回到了過去, 跟某個人說沒有必要擔心他出現在這個時間, 因為時光旅行者是無法改變歷史的. 確實, 威利的角色在電影中的死亡是封閉時間曲線的典型範例. (這並不是為了替影片的不一致辯解, 但我並不準備再寫一本 "未來總動員的物理" [The Physics of 12 Monkeys].)

  在一個包含這種封閉時間曲線的世界中, 你無法改變過去, 同樣地你也不能改變未來. 但這樣的話時光旅行還真是蠻無聊的, 許多人都試圖駁斥這個定理, 希望得到一個更有趣, 更戲劇性的宇宙. (我喜歡想像這些人的其中之一是辛普森 [O. J. Simpson] 案的專業目擊證人, 辯稱真正的兇手是時光旅行者, 並且為了加強可信度而引用強尼˙寇克蘭 [Johnnie Cochran] 的論調: "如果你可以做時光旅行, 就沒有犯過罪了!") 任何人如果認真地相信預知的話, 就必須面對同樣的議題: (1) 通知的訊號如何回到過去? 以及 (2) 怎麼處理因果問題?


  實際上, 我一開始引進時光旅行這個議題, 是為了要將霍金式的論點套用到相關的 ESP, 千里眼, 及預知等議題. 對我來說, 這些現象最大的限制, 在於比爾˙蓋茲 [Bill Gates] 是美國第一富翁的事實. 我現在將會開始說明, 以免其間的關係不夠明顯.

  考慮下述這個宣稱是 ESP 成功測試結果的實例. 在這個實驗中, 實驗者可以猜出一疊面朝下, 有五種花色的牌, 最上面一張是什麼花色, 準確度是 4050 次中答對 947 次. 因為有五種選擇, 亂猜猜對的機率是五分之一, 因此至少應該會猜對的次數是 4050/5 = 810 次. 機率理論告訴你, 超出期望值的 947-810 = 137 次發生的機率, 是每兩千萬次實驗只有一次. 後來, 這項實驗被質疑了, 但我並不想在這裡詳細說明; 重點是即使 ESP 專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猜對.

  但我們這麼說吧, 平均說來測試者確實能比隨機理論值多猜中 10%. 這樣的話, 我們可以進行下列的實驗. 叫測試者指出第二天最有機會上漲的一百家股票. 如果市場保持穩定的話, 隨機的機率顯示平均五十家會上漲, 五十家會下跌. 但是一個好的 ESP 測試者可以將機率轉變為 55-45. 所以, 只要股票市場整體不要下跌, 就能保證你每天都賺錢. 假設這樣可以讓你每天增加淨值 1%. 如果你的本錢是一百元, 五年後你的資產會變成 7,700,291,200 元.

  你當然可以挑剔前述例子的細節, 但是重點是, 在任何人類活動中, 即使些微的優勢也可以替生命帶來龐大的利益. 我們不常看到這樣誇張的實例或是明顯的不勞而獲, 並不能證明 ESP 及預知不存在, 就像霍金的說法不能證明回到過去的時光旅行不存在一樣. 但它強烈地暗示, 要不是 (a) 沒有 ESP, 千里眼及預知這種事情, 就是 (b) 有這種能力的人都把這種能力及賺來的錢隱藏得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柯小毛 的頭像
    柯小毛

    柯小毛胡言亂語。

    柯小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