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article is translated from "Beyond Star Trek" of L. M. Krauss))
((未經譯者同意, 請勿轉載))



  其實我們與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並不需要如此恐怖. 我愛看 Star Trek 的原因之一就是, 它提供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在 ST8: 戰鬥巡航 [First Contact] 中, 澤弗倫˙寇克蘭 [Zefram Cochrane] 首次曲速飛行成功, 之後馬上受到親切的瓦肯 [Vulcan] 鄰居來訪, 並邀請我們加入星聯. 根據 ID4 中星際旅行所需的能量遠比直接掠奪地球所得還要高得多, 我不相信任何造訪地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征服. 就算要也是以後的事....等他們了解我們之後.

  現在到處都看得到外星人, 不論是世界各地的目擊者, 或是大賣的 ID4, 戰鬥巡航, 及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的星戰三部曲 [Star Wars trilogy]. 在這本書出版的時候, 有關外星人來訪的影片至少有四部, 其中一部改編自前任太空人及科普推行者卡爾˙沙根 [Carl Sagan] 著作的暢銷小說 "接觸未來" [Contact]. 在一場生命模仿藝術的悲慘示威活動中, 一個以外星生命為教義的教派一夜成名. 海爾波普 [Hale-Bopp] 彗星奪走了 39 條人命, 因為他們相信會有外星飛船來拯救它們. 更久之前, 由科幻小說家轉行的宗教先知赫巴德 [L. Ron Hubbard] 根據他自己小說中的外星文明建立了龐大的宗教帝國. 看來你可以去保外星人綁架險了, 因為已有至少 4000 人砸錢這麼做過 (不過其中沒有失戀男女). 然而我必須承認神話與天門 [Heaven's Gate] (譯註: 相信自殺可以得到彗星拯救的邪教網站名稱) 或基本教義派之間沒多大不同. (比方說, 在我看來, 有艘太空船藏在海爾波普彗星後面, 就跟諾亞 [Noah] 把所有動物藏在方舟 [ark] 裡躲大洪水沒兩樣.) 人們從 "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獨" 中所能得到的安慰力量是非常強的. 據我所知, 福克斯˙穆德的X檔案 [X-Files] 真言 "我想相信!" [I want to believe!] 是許多人的共同心聲.

  原因其實很簡單. 孤身處在無垠的太空中是令人膽怯的, 正如同 17 世紀的法國數學家與哲學家布列斯˙巴斯卡所說 (請看章前題詞). 無限的寂靜確實令人恐懼. 人類渴望以其天賜的存在 (或者至少是遠親也好) 來填補宇宙的黑暗, 就跟在遠古叢林中尋找光與熱同樣是天性. 還有什麼能比在宇宙中發現遠房的表兄弟更令人興奮而快慰呢? 在我執筆這段時間, 我詢問了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及宇宙學家, 是否有任何關於宇宙的問題, 是他們一直想要得到一個確定答案的. 諾貝爾 [Nobel] 獎得主薛爾頓˙格拉肖 [Sheldon Glashow] 的回答就是 "地球外有智慧生命嗎?"

  我們都想過這個問題. 不論第一次接觸如何發生, 對我們的文明的改變都絕對遠超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單一事件. 前陣子在那不勒斯 [Naples] 有場討論外星智慧可能性的研討會中, 我以物理學為基礎針對議題發表過演說. 同一場討論會中, 主持梵蒂岡天文台 [Vatican Observatory] 的喬治˙柯伊尼 [George Coyne] 也針對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對基督教神學的挑戰發表演說. 他的演講讓我想起 12 世紀的虔誠猶太哲學家麥蒙迪斯 [Maimonides] 在 "疑難導引" [The Guide of the Perplexed] 一書中的評論: 既然聖經決不可能出錯, 若某人的科學結論與他對聖經的詮釋相矛盾, 那麼要重新檢討的應該是他的詮釋方式. 柯伊尼演講結束後, 我問了一個非問不可的問題: 神學家是否認為, 外星生命的存在與天主教的信念互相衝突? 他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的感覺是, 不論是不是基督徒, 發現外星生命都將遠比發現地球並非宇宙中心造成更大的震驚. 長久以來我一直相信 (顯然像 "接觸未來" 這類電影的製作人也這麼認為) 發現外星人對於了解人類文明及信仰系統存續的後續影響, 將遠大於哥白尼革命 [Copernican Revolution].


  那麼, 當你看到一艘星際探訪太空船的時候, 你怎麼確定那是真的呢? 它將會有什麼行動? 思考這種問題有助於決定我們將來該如何進行星艦企業號 "探索新世界, 搜尋新生命及新文明, 勇敢航向人類足跡從未踏至的領域" 的任務. 如何辨識一艘外星船的問題可能會比想像要來得更微妙一點.

  傳統的認知是, 幽浮的行動跟火箭或飛機完全不同 (畢竟這樣才叫 "幽浮" 嘛), 奇怪的燈光在空中來回閃動, 就像史蒂芬˙史匹伯 [Steven Spielberg] 的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中那樣的炫目閃光是基本要求. 最近, 在X檔案早期某一集中, 激進的幽浮獵人, 同時也是 FBI 探員的福克斯˙穆德, 終於在西南部的某個秘密空軍基地 (是 51 區 [Area 51] 嗎?) 看到真正的幽浮, 而這些幽浮也真的能做所有幽浮該做的動作 - 簡言之, 就是我們飛機不能做的所有動作. 穆德和他的同事戴娜˙史卡利 [Dana Scully] 被一連串能高速飛行或直角轉彎的亮碟子嚇得目瞪口呆. 這一集和許多其他集啟發了經典的幽浮文學. 呃, "第二十二條軍法" 也是. (譯註: Catch-22, 原為 Joseph Hiller 的小說, 曾改編成電影.) 雖然幽浮可能被定義為, 以傳統火箭或飛機無法做到的方式運動的物體, 我卻認為這反而是真正幽浮絕對不可能的運動方式.

  且讓我先離題一下: X檔案詭異而吸引人的特點之一就是, 它對現實毫不讓步. 在所有成功的影集中, 你會認同其中的人物角色. 就是這種認同感讓你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福克斯˙穆德是個最投入的新世代搜尋家, 他被訓練成一個心理學者, 對物理定律的存疑總是比對自己信念的懷疑要大得多. 戴娜˙史卡利, 是個比穆德更理性的 "懷疑論者", 在唸醫學院之前則是被訓練成一個物理學家, 相較於一般的電視影集, 她的性別構成一個完美的逆轉. 我永遠感激這部影集的製作人, 他把這個角色塑造成一個有智慧, 有吸引力, 堅決而務實的女性物理學家. 她正好陪襯出穆德難以言喻的狂熱. 她總是在穆德身旁問, 為什麼?

  在剛剛提到的幽浮影集中, 穆德與史卡利看到的幽浮結果是頂級試飛員駕駛的外星飛機. 試飛員無法控制駕駛陌生飛機的壓力, 而且開始消失. 好吧, 看來地球飛行員確實無法操縱它, 但外星飛行員同樣也應該不行, 而且身為物理學家的史卡利應該很清楚這一點才對.

  我們回到牛頓力學, 簡單地考慮一艘普通幽浮, 假設速度是音速的兩倍好了, 做一個直角轉彎會造成多大的壓力. 空氣中的音速大約是時速 750 哩, 約相當於每秒 350 公尺. 想像一下我們觀察一個每秒 700 公尺速率行進的物體進行直角轉彎, 也就是它突然停止前進, 並且改向側方移動, 相當於急速停止並立刻再向另一方向啟動. 一架這麼快的飛船要在一瞬間停止, 需要多大的力? 我們大方一點, 假設給它十分之一秒 (夠短到足以讓你當成一瞬間的長度) 的時間停止並且轉向. 那麼, 以這種方式進行的減速大約是地球上自由落體所受重力的 700 倍. 飛行員, 太空探索狂熱份子以及我上一本書的讀者們, 會比較習慣的單位是G力 [G-force], 那麼這就相當於 700G. 提醒你人類在短期內能承受並存活的最大G力大約是 8G 左右. 受到 700 個G力就相當於雙肩承受 70,000 磅或是 35 噸重的壓力 (差不多就是你在 ID4 中被飛碟壓扁的大氣壓力)

  這種力量對飛船本身會有什麼效應呢? 嗯, 想像一架飛機在, 比方說 1000 英呎高空吧, 突然失去了推進引擎. 假設它可以在地上撞出一個一公尺深的坑洞, 那麼這種狀況下受的力大約是 2,800G. 從大多數墜機事件看來, 我認為沒有任何金屬材質的飛機可以長期進行像X檔案那樣的特技表演.

  你可能會反駁, 幽浮可能不是用金屬製成的. 先進的文明可能會用更強韌的材料來造飛機. 呃, 好吧, 那外星人本身呢? 他們能承受那麼高的G力嗎? 我很難想像. 除非他們進化的環境中, 一滴雨都有 40 噸重.

  就算真是那樣吧, 可是造一架能做直角轉彎或任何其他特技表演的飛機有什麼意義? 我們稍後將討論到, 星球間的旅行是所費不貲的, 而且至少 99.999% 的時間都在太空中. 不太可能任何外星飛機在地球大氣中都能表現得像量身訂做的特技飛機一樣. 還記得登陸月球的阿波羅 [Apollo] 任務嗎? (如果你超過四十歲的話, 應該要知道才對. 如果你不到四十, 建議你去看電影 "阿波羅十三號" [Apollo 13].) 任務中的登月小艇 [LEM, Lunar Excursion Module] 外型就很明顯地完全不符合空氣動力學. 為什麼? 因為它進行的主要工作是從軌道上的指揮艇降落, 並登陸月球. 而月球上沒有空氣, 所以根本不用考慮空氣動力學. 我們現在的太空梭的外型跟飛機很像, 那是因為它必須花一段很長而且很重要的時間在重返大氣層上.

  我們習慣把外星人擬人化, 而這可能會讓我們將他們的飛船也一併 "人化" 了. 過去大半個世紀中, 我們習慣了空中交通, 所以很自然地會想像外星飛機也是設計用來進行空中旅行的. 飛機在轉彎的時候會傾斜 [bank] 是因為非這樣不可, 它們必須靠大氣壓力才能運作 - 意思是它們靠機翼上下的氣壓差來飛行. 所以要右轉的時候, 就必須提高左翼降低右翼, 讓自己向右傾斜轉彎. 在太空中, 機翼無法做推進之用, 因此也就沒有傾斜的必要. 可是企業號跟漢˙梭羅 [Han Solo] 的 "千禧獵鷹" [Millennium Falcon] 還是會傾斜. 為什麼? 呃, 答案跟我有時常問的另一個問題 "航海家號 [Voyager] 進入曲速前為什麼引擎要折起來?" 一樣簡單: 為了好看.


  自從 1947 年夏天 (正是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的羅斯威爾 [Roswell] 事件發生時), 職業駕駛員肯尼˙阿諾 [Kenneth Arnold] 看到雷尼爾 [Rainier] 山上空的銀色盤狀物, 以及後續的 "飛碟" 新聞報導開始, 碟狀的飛船就一直是外星來訪目擊者描述的外型. 有什麼不好? 畢竟轉盤穩定得多, 可以製造升力又可以抵抗翻覆. 此外, 有個敏銳的編輯曾跟我說: "發現飛碟的時候飛盤還沒被發現, 不是很詭異嗎? 我們現在才知道飛盤善於在空中運動, 那以前的幽浮目擊者是怎麼猜到的?"

  轉盤確實比較穩定, 所以飛盤可以飛得很遠. 但是這兩點都跟外星飛船沒多大關係. 首先我們都知道, 如果你處在一個高速旋轉的物體中會發生什麼事. 你會被甩到外牆上 (你還會想吐, 尤其當你看著窗外時). 這正是未來長程太空旅行中, 將會用來產生人工重力的機制 (正如亞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及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描述的經典 2001). 一艘像電視上轉得那麼快的小船, 會立刻讓所有船員癱瘓在牆上. 而只讓外牆旋轉是沒有用的, 因為要讓旋轉平衡的話, 整艘船的質量都必須在旋轉才行.

  最後, 如我曾提過的, 星際 [interstellar] 飛船, 或甚至只是行星際 [interplanetary] 飛船, 是設計用來在太空中航行的. 飛盤飛得好是因為空氣動力條件好, 旋轉不只提供穩定性, 同時也讓飛盤上方的壓力比下方略低. 如果沒有空氣, 就沒有這種效應了. 在近乎真空的太空中, 飛盤或任何其他碟形物飛起來跟麻花 [pretzel] 沒什麼差別. 那我們應該預期捲餅的入侵嗎? 呃, 最好的答案還是想想我們自己會怎樣造船. 不論天外來客是想侵略, 還是邀請我們加入星聯, 他們同樣也要先解決我們想離開地球時所面對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小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