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裕仁天皇* 透過廣播向全日本人民以及世界宣佈
日本承受不了核戰的損失
願意接受美英中蘇的波茨坦公告放棄戰爭
這段終戰詔書在 8/14 錄音, 8/15 正午在 NHK 廣播
稱為 "玉音放送" (ぎょくおんほうそう)
這段廣播在後來的戲劇甚至卡通中都還常被一再播放
是個象徵意義非常非常強烈的歷史物件
畢竟它見證了人類史上首次用於戰爭的核武攻擊
也就是 8/6 及 8/9 分別投在廣島及長崎的兩顆原子彈
換句話說, 直接促使這段廣播問世的代價就是在核爆中喪生的近四十萬日本人民
在這之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幾乎等於是結束了
左圖是錄製玉音放送的玉音盤, 現存 NHK 博物館
右圖就是正在宣讀詔書的裕仁天皇
上個週末我在 Discovery 看到廣島核爆的回顧節目
聽現場倖存者的回憶實在是慘到一個極致
讓無辜的平民承受軍國主義份子的罪孽實在讓人很心酸無奈
美國人說這是在避免日本人殺害更多的人
日本人說美國人只是在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核爆的人體實驗
其實在投擲原子彈之前世界大戰就已接近尾聲
德國在 5/28 早已無條件投降, 只剩日本還在死撐
雖然美國確實用原子彈迫使日本就範, 讓戰爭提早結束
但就算沒有這兩顆原子彈, 日本也撐不了多久
到底值不值得或有沒有必要用到核武, 恐怕也是蠻難講的一件事
我無意去評論歷史, 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的
就是戰爭不管怎麼打, 倒楣的都是百姓, 自古至今皆然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 不只是百姓, 皇室同樣也倒了大楣
首先看一下這段詔書的原文及原音 (請按 Play 播放)
這份詔書用了大量的漢字及中文式的日本古文體 (相當於文言文) 寫成
連日本人都看不懂也聽不懂, 所以下面只列出中文翻譯
並附上現代日文 (相當於白話文) 翻譯版的連結 (這個連結包括開戰及終戰的廣播):
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 欲採取非常之措施, 收拾時局, 茲告爾等臣民, 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 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 同享萬邦公榮之樂, 斯乃皇祖皇宗之遺范, 亦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 帝國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 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於東亞之安定而出此, 至如排斥他國之主權, 侵犯他國之領土, 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戰已閱四載, 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 百官有司勵精圖治, 一億眾庶克已奉公, 各盡所能, 而戰局並未好轉, 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加之, 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 頻殺無辜, 慘害所及, 實難逆料;如仍繼續作戰, 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 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赤子, 陳謝於皇祖皇索之神靈乎! 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朕對於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 不得不深表遺憾;念及帝國臣民之死於戰陣, 殉於職守, 斃於非命者及其遺屬, 則五臟為之俱裂;至於負戰傷, 蒙戰禍, 失家業者之生計, 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後帝國所受之苦固非尋常, 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 然時運之所趨, 朕欲忍所難忍, 耐所難耐, 以為萬世之太平。 朕於茲得以維護國體, 信倚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 並常與爾等臣民同在。若夫為情所激, 妄滋事端, 或者同胞互相排擠, 擾亂時局;因而迷誤大道, 失信義於世界, 此朕所深戒。宜舉國一致, 子孫相傳, 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 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 篤守道義, 堅定志操, 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 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 望爾等臣民善體朕意。 |
仔細看就會發現, 這份詔書根本就沒有提到 "無條件投降" 這回事
事實上日本根本也沒有真正地無條件投降
在第二顆原子彈投下的隔天日本就透過中立國大使表達有意投降
但條件是必須保持天皇制度
而為了保護天皇擺脫戰犯的角色, 就必須模糊掉天皇在戰爭中的責任
因此這份詔書也就寫得模模糊糊
除了確定要停止戰爭之外
對於是否投降, 責任歸咎等問題都是輕輕帶過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這份詔書寫得還蠻有氣度的
尤其是出自君權神授的天皇之口, 更不能卑躬屈膝
但在其他國家, 尤其是美國和中國的眼中
這實在不是一份讓人滿意的降書
根據 Discovery 節目的說法, 似乎天皇本來也就無意侵略
一切都是軍國主義份子的野心造成
最後快輸了才把投降的工作推到天皇頭上
若真如此想必天皇被拱出來揹黑鍋時心裡也悶得很
所以詔書中閉口不提投降二字
不過由史實看來內情應該並非如此
裕仁天皇雖然謹守立憲君主的職責不過問內閣
不贊成也不反對擴張侵略, 但其實他私底下是贊成軍國主義的
至少他不干預不表態的立場暗示了樂觀其成的態度
而且從 1936 年的兵變事件之後裕仁就掌握了軍隊的實權
因此前者的說法顯然是事後美化以消除天皇責任的手法
畢竟當時日本人民仍舊視天皇如天神
如果照同盟國的決議將裕仁送上絞刑台
對日本社會的安定將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麥克阿瑟甚至致電杜魯門總統說
"如果還是決定要處決天皇, 就請再派一百萬軍隊給我...."
無論如何, 日本投降後的統治權還是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雖然美國人同意不追究天皇的責任並保留天皇制度
但主要目的恐怕還是為了牽制蘇俄的共產力量
並不是真的對日本傳統天皇制度有任何尊重之意
這點從之後許多事件可以看得出來
包括麥克阿瑟主導通過日本國新憲法
裕仁發表 "人間宣言" 承認天皇只是凡人而不是神
以及大量的皇族被貶為平民等等
所以前面說, 在戰爭中倒楣的不只是平民
戰敗對皇室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戰後的天皇都不穿和服穿西裝
而且訪問災區, 跟平民會面
也允許皇室成員被拍照
繼任的明仁天皇更打破傳統與平民通婚
明仁的兩兒一女結婚對象也全都是平民
天皇似乎已經完全失去了傳統的形象
不過在軸心國的領袖中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遺臭萬年
反而在日本方面, 始終沒有一個讓人有深刻印象的責任者
一方面固然是日本人不輕易歸咎個人的民族性使然
另一方面情勢應該也佔了很大的因素吧
從小讀社會課本﹑歷史課本
感覺戰爭都是離我們非常遙遠的, 宛如神話故事般的傳說
然而其實這些戰爭事件延續的影響到今天都還並未完全消滅
更有甚者, 人類仍然沒有放棄以戰爭解決問題的習性
即使我們日常生活教育都有 "不管誰對誰錯先打人就不對" 的認知
但是放大到國與國之間這種自律卻都只不過是個屁
小時候看到波灣戰爭大概是我第一次體驗到世界上真的還有戰爭這回事
之後車臣, 伊拉克, 黎巴嫩, 以色列等地的戰爭不斷
更讓我越來越感到人類永遠不會學乖的無力感
不過, 又能怎麼辦呢?
61 年前的今天, 日本在戰敗的屈辱中度過了最長的一天
21 世紀的今天, 戰爭仍舊是這世界擺脫不了的陰影
地球人將繼續在這最長的世紀中掙扎下去....
補充一些資料
有學過日文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詔書裡除了大量漢字之外
用的都是片假名, 沒有平假名
然而現代日文中, 片假名大都用在外來語, 尤其是用來當作拼音用
所以看到這種正式文章裡居然充滿片假名實在是讓人大惑不解
感謝批踢踢雪兒版的 RARUKU﹑orangeshino 等幾位網友的回應, 我去找了一下相關資料
才發現古日本從中國唐朝全盛時期開始, 就是全盤漢化只有漢字的
因為他們本來沒有文字, 古事都靠口耳相傳
只有聲音沒有文字的文化是很難發展流傳的
所以才借用漢字來作為書寫文字的媒介
後來唐朝內亂國勢大衰, 日本也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
把原本借漢字來表達日文拼音文字的部份漸漸改為假名
假名只是用來表示聲韻 (讀法), 字本身沒有意義
所以才叫 "假名", 漢字則是 "真名"
最早的假名是 "万葉仮名", 其實還是漢字
只是去其意而留其聲, 後來繼續簡化, 才衍生出片假跟平假
重點來了, 當時假名本來不受重視, 就好像現在的注音文一樣
只能當作小抄眉批, 不能用在正式文件
不過女性不受重視所以不在此限
所以女性可以大方地用 "女手" 也就是 "平假" 來寫詩寫小說
(貴族的女性仍需讀書習字)
男性就只能用 "男手" 也就是 "片假" 來作為論理或是寫史的輔助
因此片假是男性專屬的文字, 平假是女性專屬的文字
這一直持續到源氏物語流行之後, 男性才漸漸接受並使用平假名
但至少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日本的公文都還是用片假名在寫的
這應該就是詔書中沒有使用平假名的緣故
上面我特別放上詔書的手寫原版而不是一般常見的網頁文字版
主要是要強調詔書形式所透露的資訊
從文中可以想像當年平安時代的書寫文化
因為假名比漢字的尺寸小很多
不難看出 "漢字為主, 假名只是輔助" 的趨勢
戰後日本發起了一次 "書同文" 運動
統一了漢字的各種俗寫簡寫方式
並且也對假名的使用規範重新修訂
才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 以平假名為主流的樣子
至於日本政府當初居然願意棄片假就平假的考量在哪裡
將片假用於描述外來語跟戰敗的心態是否有關
這我就找不到資料啦!
下面是相關的連結:
◥ 中華百科全書
◥ 奇摩知識+
◥ 漢文會館
◥ Wikipedia: 假名
◥ Wikipedia: 萬葉假名
◥ Wikipedia: 平假名
◥ Wikipedia: 片假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