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際爭霸戰雖然搶下首週票房冠軍
但是很不幸地因為強敵環伺, 像 IMAX 或國賓這種大廳都很快就下檔播新片
只好趕快搶著多看幾次

根據經驗重複看會看到更多第一次來不及注意的細節
所以這一篇會有不少雷
不想看到 spoiler 的請先去看的無雷心得
接著趕快去電影院看電影, 然後再回來這一篇接著往下看

  

第二次看完主要的心得有三大項
一是把混亂的時空連續體 (time continuum) 搞清楚
二是導演及演員對人物傳承所做的努力
三則是片中對於雕刻細節所下的工夫

一、時間線的釐清
第一次看的時候, 有點搞不太懂到底是誰跑去哪一條時間線
又是誰干擾了哪一個平行宇宙的發展
其實這在歷代 Star Trek 的影集或電影之中都很常見
因為時間線的混淆最能考驗人類的價值觀與判斷力
至於真正學理上的那些祖父悖論等等問題反而絕不會是焦點
反正如果是編劇很容易就可以閃掉的東西, 那就不會有太多討論的價值
畢竟 "創造現今科技不可能創造的混亂" 來考驗人性的反應
才一直是 Star Trek 的科幻核心要素 (之一)

總之, 你想得到的時空問題大概 Star Trek 都玩過了
這集電影也不過只是動動小指頭而已
如果有興趣的話我會推薦下面這幾集, 都是討論時空錯亂問題的經典:
 ■ 一代 (TOS, The Original Series) 第一季的 "The City on the Edge of Forever" (在四十年前真的是經典)
 ■ 二代 (TNG, The Next Generation) 第七季的 "All Good Things" ("逆向操作" 的系列大結局)
 ■ 三代 (DS9, Deep Space Nine) 第五季的 "Trials and Tribble-ations"
   (如果你知道這一集怎麼來的, 就會知道時空問題真的很嚴重 )
 ■ 四代 (VOY, Voyager) 第七季的 "Endgame" (系列大結局)
還有一些沒有上面經典但是也很好看的:
 ■ 二代 (TNG, The Next Generation) 第二季的 "Time Squared"
 ■ 二代 (TNG, The Next Generation) 第三季的 "Yesterday's Enterprise"
 ■ 二代 (TNG, The Next Generation) 第五季的 "Cause and Effect"
 ■ 四代 (VOY, Voyager) 第五季的 "Timeless"
 ■ 四代 (VOY, Voyager) 第六季的 "Blink of an Eye"
(這只是隨便數數, 另外還有一大堆, 但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回到電影的時間線
有一個理論認為, 當一個 "回到過去或未來" 擾亂時間線的動作發生的時候
原本的時間線就會分岔成兩條或更多條時間線
只有其中一條是原本未受影響的, 其他都跟原本這條有著或多或少的不同
至於這理論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也沒人知道
但至少這解決了 "回到過去殺掉祖父" 的矛盾問題

用圖解的方式可能比較清楚, 原本的時間線是這樣:
  
這是什麼事都沒發生的, 原始影集裡設定的宇宙
Kirk 的爸爸沒死, Vulcan 星也沒有被黑洞吃掉

但是在星曆 2387 的未來 (星曆 stardate 規則很多, 和西元紀年未必相等, 隨便看看就好)
超新星爆炸, 吞掉 Romulus, Spock 造出黑洞
Nero 和 Spock 通過時光隧道分別回到不同的過去
擾亂時空連續體的動作使時間線一分為二, 就像這樣:
  
(順帶一提, 這叫 Okudagram 奧田圖, 或 LCARS 介面, 是星聯電腦特有的顯示格式)
橘色是黑洞/蟲洞造成的時光隧道
藍色是和原時間線內容相同的宇宙
紫紅色則是被干擾的平行宇宙
所以現在應該很清楚了, 本集電影就只是紫紅色那一小段而已
而且這段時間發生的事跟原始電視影集根本是兩回事

好在所謂平行宇宙之間往往只有極微小的差異
Kelvin 凱文號出事之前發生的事基本上兩邊應該都一樣
所以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七個人究竟怎麼因緣際會湊在一起
又怎麼會發展出生死與共的熱血革命情感

二、人物的傳承
回想一下, 這七個主角多多少少都因為正手出了問題
所以不得不以副手或低階軍官的資格頂替現在的位子:
先是舵手生病, Sulu 接了正位
再來 Uhura 靠專業頂了通訊官的位子 (編劇很努力在洗刷花瓶的惡名)
然後 Spock 以代理艦長頂 Pike 的位子
McCoy 頂了殉職總醫官的位子
最後 Kirk 是代理副艦長頂 Spock 的位子
至於 Scotty 更是半路撿回來的天才
只有 Chekov 例外, 雖然偶爾接管艦橋, 但都只是常例
不過一個連國語都講不好的小孩, 才 17 歲就能在企業號的艦橋工作
一定也有他的過人之處

所以你可以發現, 雖然表面上這些人好像因為意外發生才不得不坐在現在的位子上
但其實真正的關鍵是他們各自的專業技術和個人特質
讓他們在危機發生的時候自然而然展現出類拔萃的能力與價值, 並因此出線擢升
所謂時勢造英雄, 而 40 年後我們終於有機會見證讓七人小組成為旗艦班底的歷史事件

很遺憾原本的演員們老的老死的死, 換新演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要讓新舊觀眾都能接受這個轉變, 導演和演員們都下了很大的工夫

  

像演 KirkChris Pine 就看了很多 TOS 影集去揣摩演技
雖然外表並不相似, 好在他夠帥, 新觀眾至少應該不會挑剔
但他也保留了很多原版 William Shatner 的小動作
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就是最後他進艦橋坐上艦長寶座前的走路姿勢
還有一開始上 shuttle 時說各位稍息的手勢

  

至於演 SpockZachary Quinto 更是令人激賞
個人覺得他在這一集的光芒甚至還遠超過 Kirk 艦長
原版由 Leonard Nimoy 詮釋的史巴克基本上就只是個冷血瓦肯人
但是 Quinto 除此之外還很到位地把史巴克的人類那一半血統也表現了出來
另外像是他遇到無言的事情時會抬單邊眉毛
遇到新奇的事情時會說 "Fascinating!"
再加上化妝, 不仔細看根本以為他就是原版史巴克
而且個人覺得他的眼神非常深邃, 更符合瓦肯人內斂的智慧

  

順帶一提, Vulcans 瓦肯人大概是 Star Trek 出現最早的外星人
所以設定非常精細詳盡, 這裡整理一下電影裡相關的部份
1. 瓦肯人隨便就可以活上兩百歲, 新舊史巴克之間差了 129 年
2. 瓦肯人在體能上也遠超過地球人, 所以 Kirk 對 Spock 的攻擊毫無還手能力
3. 瓦肯人還有一招 Nerve Pinch, 外表看來只是單純地抓一下敵人的肩膀
 但被攻擊的神經系統卻會因強烈的衝擊而昏暈
 所以 Spock 輕輕一碰 Kirk 的肩膀 Kirk 就掛了, 超好用的
4. 瓦肯人的哲學思想是 IDIC: Infinite Diversity in Infinite Combinations
 代表這個思想的符號長得像這樣:

  

 如果你有注意的話, 那艘來自未來的瓦肯船駕駛艙的外型就隱含了這個 logo
5. 瓦肯人有輕微的心電感應能力, 但必須透過接觸才能接收或傳送
 這稱為心靈融合 "Mind Meld", 標準是用姆食中三指放在臉部右側的特定位置上
 但也出現過其他的手勢或位置

  

 新電影裡出現過兩次, 一次是老史巴克用這個方式告訴 Kirk 自己的遭遇
 還有一次是年輕的史巴克用這個方法探得 Pike 艦長被囚禁的地方
6. 早期 (TOS 時代) 瓦肯人的名字都是 S 開頭 K 結尾, 例如 Spock 的老爸叫 Sarek
 個人認為這是在呼應 startrek, 不過沒有根據就是了

  

McCoy 醫官的口頭禪是 "Damn I'm a doctor, not a xxxx."
xxxx 的內容隨心所欲千變萬化完全隨他高興
在新電影裏他也說了一次 "我是醫生不是物理學家"
原版演員 DeForest Kelley 把這個角色刻劃成一個不茍言笑還有一點點憤世嫉俗的人
電影中史巴克在艦橋後面跟他密談的一幕最有原版演員的味道
尤其是當 Karl Urban 說 "Are you out of your Vulcan mind?" 的時候真像鬼上身
電視影集中 Kirk 老是暱稱他 Bones 老骨頭, 沒人知道為什麼
原本流傳的說法是, "Sawbones" 是一般人對醫生的暱稱
但是新電影中 McCoy 自我介紹時說 "我被前妻榨乾, 只剩這把老骨頭"
應該也是在呼應這個問題, 畢竟這是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

  

Sulu 精通劍術也是有根據的, 來自電視影集第一季的 "The Naked Time"
這一集裏大家都受感染神經失常
Sulu 沒穿上衣舉著西洋劍亂吼亂刺的一幕就成為經典畫面之一
原版演員 George Takei 曾多次提到這一集是他的最愛
可惜在新電影中, John Cho 除了第一招空翻動作很炫之外, 之後好像都沒啥特殊表現

  

Uhura 在四十年前的美國是個很大膽的突破, 因為又是黑人又是女人
在當時要當固定班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原版演員 Nichelle Nichols 激勵了很多黑人
包括 Whoopi Goldberg 琥碧戈柏以及 Mae Jemison (首位進入太空的黑人女性) 等
但除此之外, 她也就只是個花瓶角色而已
新電影中 Zoe Saldana 有讓這個人物變得比較強硬有個性一點, 可惜發揮空間也是有限
在舊影集中 Uhura 曾經吻過 Kirk 艦長造成喧然大波, 因為當時電視上白人跟黑人不可能接吻
到新電影裡反而把她跟史巴克湊成一對, 第一次看到是有點錯愕
不過這樣的安排其實對史巴克這個角色的發展反而是件好事
Uhura 的名字在新電影之前有三種說法: Nyota, Penda 以及 Samara
不過還是以 Nyota 的流傳頻率最高

  

Scott 的原版演員 James Doohan 比較像是個老好人, 但我可能是受了電影的影響
在電視影集裡他年輕時偶爾比較衝動一點, 但也沒像新版演員 Simon Pegg 那樣多話又神經質
個人感覺這是跟原版差距最大的一個角色
唯一像的一幕只有最後想出 "拋出核心引爆" 點子的那一刻
因為真正 Scotty 的特色就是不受理論或規則的束縛
當技術經驗都融會貫通之後, 他總能在危急時刻馬上想出另類卻又有效的點子
如果有看過第七集電影 Generations (日換星移) 開場的部份, 應該就會有點印象吧
其實 warp core 曲速核的爆炸一直是 Star Trek 長久以來的底牌大絕招
因為整艘船的主要動力都來自於此, 也找不到更強的招數了
不過有看 Voyager 重返地球的話應該會感覺奇怪, 曲速核通常只有一根, 歷代企業號也都是如此
新電影裏丟了四五根出去, 只說是 "core" 沒說是 "warp core"
而且從配置外觀及位置看來也實在不像曲速核, 不知那到底是什麼

  

Chekov 這個角色有點甘草, 當不了英雄也吸引不了美女
至於他的招牌就是他 V W 不分的口音
這個梗來自第四集電影 "The Voyage Home" ("搶救未來" 台灣常播, 他們去抓鯨魚的那一集)
他要詢問人家航空母艦在哪裡, 原版演員 Walter Koenig 卻總是把 "vessel" 發音成 "wessel"
新版演員 Anton Yelchin 的口音又更誇張到不行, 簡直在搞笑, 有點破壞形象
Chekov 在第二集電影 "The Wrath of Khan" 曾經被餵了一隻蟲逼供 (據說那其實是某種外星鰻魚)
有人說跟新電影 Pike 艦長被逼供很像, 不過 Chekov 的那條鰻魚是從他耳朵放進去的

基本上主要的細節還是都放在 Kirk 跟 Spock 身上, 誰叫他們兩個是主角
不過編劇導演對於其他的角色也都沒有輕忽
照樣給他們足以展現繼承能力的戲份和機會
這也是影迷能迅速接受新演員的關鍵吧!

三、飽滿的細節
這一集電影首先有一點很讓人熱血的就是音樂
之前的經典主題 GCFECADG 幾乎都沒出現
但是新的企業號主題卻更加懾人心魄
像是第一次出場, 還有在土星旁邊冒出來的那一幕
以及最後從曲速中出現, 幫 Spock 打掉 Narada 所有光雷的進場
像史詩般壯闊的音樂主題都很準地切了進來
馬上讓人熱血沸騰地期待一場大戰, 真是太猛了!

  

除此之外, 畫面複雜精緻的程度也都遠超過之前的所有 Star Trek 電影
如果你只看過新電影, 才去看老影集的企業號, 那大概會馬上吐血
空戰畫面就更不用提了, 現在拿出來只會變成搞笑片吧
主要也是因為受限於預算, Star Trek 的特效部份長久以來一直都是精神遠重於肉體
換句話說那些從一開始就愛上 Star Trek 的 trekkers 想必都有超級豐富的想像力
才能在腦中自行補足缺少的部份
即使到了電影等級的特效, 除了第八集和第十集還算有點大規模空戰之外
其他也都是 "畫面僅供參考, 實情請自行想像" 的程度而已

  

新電影不但空戰畫面精美到不行, 所有船艦內部構造的細節也都是驚人地詳盡
即使像開場的 Kelvin 號只不過是個楔子, 船隻的內裝也都勝過之前電影裡的設計
甚至連在太空中應該靜音這種小細節都有注意到, 真的很不容易
我覺得新導演這一招是很有意思的
因為影片裡的資訊實在太多, 沒有任何人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完全吸收一切
將注意力聚焦在適當位置的同時, 還要思考劇情及台詞的內容
搞懂時空的相對關係, 以及過去事件對現在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更別提影迷還得隨時注意有什麼 "致敬" "諷刺" 等等 trekker 才會發現的東西
要同時搞定這麼多工作, 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嘛!
所以就會吸引觀眾看不只一次, 甚至像我一樣等不及 DVD 就直接多衝幾次戲院
真是高招啊!

  

Anyway, 個人覺得這集電影的劇本真的寫得很好
確實顧慮到不同觀眾群的需求
像一開始 Vulcan 學院的對話, 為了點出 Spock 的身分
對話裡就下了很多工夫, 可以感受得到編劇的用心
而各種向舊影集舊電影致敬的梗 (這個字好像其實應該是 "哏"?) 更是數不勝數
像是在鑽頭上掛點的紅衣 redshirt
唯一一場床戲的綠色外星人
老 Spock 把老 Scotty 發明的公式送給年輕的 Scotty
很多文章都已經討論過這些 tribute, 我也就不再一一細數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這段文章: Star Trek (film)@memory-alpha.org

  

最後最後, 我還想講一個心得
整齣電影有一個很一貫的概念, 就是 "同理心"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東西
因為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看, 會看到完全不同的面相
Spock 對 Kirk 說你應該最懂 Kobayashi Maru 小林丸的精神
因為你父親就曾遭遇過同樣的問題
你有空在這邊搞鬼耍帥, 怎麼不去想想換成你爸會怎麼作?
這真的是很棒的一個呼應, 而且也很難正面回答
Kirk 在這裡其實贏面不大, 如果不是求救訊號打斷審判, 結果怎樣還真難說
即使最後老 Spock 幫他翻了案, 也不代表指控本身是無意義的

  

再來, Nero 用很直接的方式讓老 Spock 感受自己的痛苦
其實星聯的人都很愛說些冠冕堂皇的大話
但是沒有事到臨頭真的沒有感覺, 我覺得 Nero 這招雖然簡單直接但真的很猛
其實 Romulus 毀滅未必是 Spock 的責任
但要是沒看到 Vulcan 消失, Spock 也未必會為自己的行動感到更多遺憾

  

最後就是老史巴克跟新史巴克之間, 透過 Kirk 而連成的呼應
雖然前面我講了 Quinto 的很多好話
但是在這裡, 我還是要說 Nimoy 對 Spock 的人格構成實在是功不可沒
他對 Kirk 說, 瓦肯沒了, 我媽死了, 我向你保證我絕對 emotionally compromised
這一段如果換成 Quinto 來演, 我想還是會少了那麼一點經驗和功力
即使老史巴克的皺紋讓我有點嚇到
但是 Nimoy 對 Star Trek 的貢獻就如同老 Spock 對星聯的貢獻一樣
是絕對絕對無可取代的
山洞中的這一場戲, 老史巴克遇上年輕的科克
到底是朋友還是仇人? 是知己還是同僚? 是過去還是未來?
這一切都太複雜、太飽滿、太深刻、太瘋狂了啊!!
我想這是整部電影裡場面最平靜, 但卻又最讓我熱血沸騰的一段經典

  

我相信這部電影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除了帶新觀眾入門之外, 更要能吸引大家還想去看另外七百多集電視和十集電影
希望我扯了這麼多廢話, 除了讓你想趕快衝進戲院之外
也能讓你更了解 trekker 到底為什麼會成為 trekker

你還沒看過星際爭霸戰嗎? 你還沒去看第二遍第三遍嗎?
你還沒加入我們 trekker/trekkie 的行列嗎?
去看一次電影, 或許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都有可能因此而改變喔!

◥ 延伸閱讀 (如果你還醒著的話, 下面幾篇文章和電影多少還有點關係):
  
  
  
  
  
◥ 看了四次的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柯小毛 的頭像
    柯小毛

    柯小毛胡言亂語。

    柯小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