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作者同意, 請勿重製/轉載/編輯以下內容]


  Star Trek 在首播二十多年之後, 才又推出第二個系列 The Next Generation (TNG). 我個人認為, TNG 系列最大的革命性發明, 就是全像甲板. 全像甲板毫無疑問地可以滿足之前提過的, 革命性發明的三大特點. 全像甲板只要出個外景就可以拍了, 不需要真的做出全像投射器. 更何況不知道為什麼劇中角色都特別喜歡到 18~20 世紀的地球來放鬆身心, 正好讓成本可以降得更低. 然而, 低成本並不總是代表低可看性. 全像甲板衍生出的問題並不見得比光波輸送少. 對於生命或智慧的認同標準, 全像甲板提出的論點在某些角度看來甚至比 Asimov 的 "變人" 更有說服力.

  或許有人認為 Data 才是 TNG 的革命性發明, 因為他比什麼 R2D2 要更像真人, 也更可愛. 用演員飾演機器人當然比真正做出一台機器人要便宜得多, 再加上演員的演技夠精采, 編劇也十分著重 Data 想要變人的追求人性之旅, 其實革命性發明的三大特點都不難滿足. 但是我卻很難承認 Data 是革命性的發明. 因為這類是人非人的問題已經被太多人討論過了.

  你可能會反問, 既然如此, 全像人物到底是人非人, 又有什麼了不起, 值得被列為革命性發明呢? 主要是因為, 全像人物所受的限制遠比機器人要多得多. Data 本身是個自給自足的個體, 有實體有身分有艙房有寵物, 如果不特別苛求的話, 並不會主動引人注意他非真人的身分, 甚至只要用外星人或外地人的藉口, 就可以輕鬆遮掩過去. 然而全像人物並非如此. 嚴格說來, 全像人物比機器人更像電子雞, 雖然都只是一堆演算法的輸入和輸出, 全像人物的輸出總顯得更虛無飄渺一點. 全像人物沒有真正的實體, 大部分必須依存在有固定全像發射器的環境下才能存在, 隨時會受電力不足或能量干擾而扭曲或消失, 當這種現象出現的時候, 周圍的人馬上會意識到全像人物的 "非人" 性質, 而這些都是 Data 不必承受的桎梏. 換句話說, 全像人物比機器人缺少更多皮相的裝飾條件 (想想 EMH 諷刺的禿頭 :D), 而因此更能貼近 "生命存在的定義" 這個議題, 深入討論到以機器人的例子無法類比的狀況. 因此, 我選擇以全像人物而非 Data 作為 TNG 系列的革命性發明代表.

  其實在最開始, TNG 並沒有把全像當人看待. 在 1.001. Encounter at Farpoint 中, 全像甲板的用途是創造虛擬的娛樂環境, 而非人物. 在 1.004. Code of Honor 中, 雖然出現了全像人物, 但那只是為了武術訓練而出現的假人, 其精神層次不會比快打旋風高多少. 到了 2.029. Elementary, Dear Data 的一開始, 全像人物可以根據劇本跟真人進行對話和互動, 之後又更進一步, 由於 Geordi 的設定錯誤而產生了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 Prof. Moriarty. 雖然用這種方式誕生的人工智慧似乎顯得跡近胡鬧, 但總之全像人物從此走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從這一集開始, 全像人物擁有足以跟人類匹敵的人工智慧, 進入了我思故我在的存在層次. 可惜的是, 後來只有在 6.138. Ship in a Bottle 又讓 Moriarty 出場一次, 然後就把他永遠關起來. 全像人物這項發明, 除了對生命和智慧的定義提出疑問之外, 在 TNG 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

  到了 DS9, 全像套房淪為 Ferengi 的生財致富工具, 裡面的人物單純只是為了娛樂顧客而存在, 所以也不會有人在意到底他們有沒有思考能力, 因此 DS9 大概可以算是全像甲板開倒車的時期.

  但在 VOY 時代, 全像人物走向了另一個高峰. 由於全像醫官 EMH 成為 regular cast 的一員, 導致全像人物的身分成為無可避免的問題. 一開始 EMH 自己並沒有把自己當人看, 他最大的希望只是船員用完他之後能把他關掉. 但是在 Kes 的鼓勵之下, EMH 向人類學習, 建立自己的身分地位, 要求船員把他當做真正的醫官而非醫療程式看待, 並且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產生了一個跟其他 EMH 完全不一樣的獨立自主人格.

  不過說實話, EMH 確實是太像真人了一點. 他固執的脾氣, 無禮的態度, 都是早在他追求人性之前就已經設定在程式中的. 因此到底他的愛情態度, 或是為了病人死亡而自責悔恨的真實程度又有幾分呢? 除了生命與智慧的存在與否之外, 其實全像人物給我們更大的一個問題是情緒的真實與否. 當我們現代人在電腦上跑程式, 看到程式跟你對話, 其實你並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因為那些話也都是人寫的. 不論 Office 跟你說當機很抱歉還是 Windows 請你找工程人員, 你的憤怒針對的對象必定是微軟的程式設計師, 而不是程式本身. 但是全像人物的程式並非如此, 他們講的話已經超越了原本設計的內容, 是他們本身組合選擇後的結果, 具有各自的特色. 因此, 全像人物的情緒是否真實似乎變得很重要, 因為如果當你發現一切都只是程式預先設定好的輸出, 或許你就無法那麼投入, 那麼受影響.

  這個問題到了 Paris 的美港鎮才真正浮現出來. 雖然早在 3.056. Alter Ego 這一集, Kim 就為了全像人物和 Tuvok 爭風吃醋, 但一來該全像人物其實受真人控制, 二來就算不受控制我也覺得那只像是小孩在搶玩具而已, 所以不算. 在 6.131. Fair Heaven 這一集中, Janeway 艦長愛上了一個全像人物. 但是她一直猶豫要不要放真的感情下去, 因為跟程式談戀愛似乎既荒唐又錯誤. 這個時候 EMH 站出來替他的同類說話了: "他們的感覺真不真實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感覺是真實的啊!" 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即使我們都知道螢幕上的星艦和太空站根本就不存在, 只是模型而已, 可是我們看到都還會熱血沸騰, 為什麼呢? 雖然那些不真實, 可是卻能給我們真實的感覺啊! 事實上不只 Janeway 如此, 當 Voyager 遇到能源短缺必須緊急關閉全像甲板的時候, 船員們都在擔心美港鎮的居民會從此消失. 當這些全像人物不像 Windows 可以隨時重灌重來的那一刻起, 他們就開始有了生命, 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雖然這種看事情的角度未免有點太過本位主義, 但全像要在人類的社會生存也就只好委屈他們入境隨俗一下了.

  此外, VOY 也花了不少篇幅去討論 EMH 以外的全像人格問題. 例如 4.073. Revulsion 這一集出現了一個被真人壓迫的全像工人, 他沒有人格, 沒有身分, 不被當成智慧生命看待, 跟 EMH 受到的待遇天差地遠, 最後變成瘋狂殺手把全船的真人都殺了. 沒有人會故意設計一個可能憤恨主人的程式, 因此即使是全像殺手, 也有他自己的人格成長. 當人工智慧聰明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只要能跳脫出原本的設計, 就能像倪匡的康維十七世一樣有生命有思想, 甚至有靈魂. 即使那獨立的智慧跟主人的期待完全不同, 也沒什麼稀奇, 因為那就是生命的本質 - 衝動, 奔放, 不受壓抑. 由此看來, 後來 7.155. Flesh and Blood 會產生全像科技反撲的大屠殺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全像人物有一點跟機器人相似的是, 他們的體能都遠比人類好得多. Data 可以不吃不喝自行合成身體必須的 "養分", EMH 更是只要有電就能跑, 連胃都省了. 相較起來, 人類拖著會病會痛會老會死的臭皮囊, 實在是顯得既累贅又落後. 偏偏 EMH 在 Voyager 上的任務正好就是照顧這一百多具骯髒脆弱的肉體, 多麼諷刺! 然而這並不代表 EMH 就絕對比人類高明, 當未來成為思想主導身體, 大腦重於肌肉的時代, 肉體的永恆並不能保障精神的長久, 當各種不同身體構造的生命聚會在一起, 最後終究要靠情緒和精神才能把他們緊緊聯結起來. 在 7.166. Author, Author 這一集中, 編劇透過 EMH 的小說表達了全像人物在血肉之軀當中生存所必須遭遇的種種歧視, 困難與挫折, 在搞笑與諷刺的背後, 其實隱藏著不少矛盾無解的尷尬.

  在 5.102. Nothing Human 這一集中我曾感嘆, 全像已經做到太誇張的地步了, 什麼都可以由全像代工的話, 人類何必親自去冒險探索呢? 如果到 29 世紀 mobile emitter 會變成稀鬆平常的科技, 是不是人類也可能變成像 Founders 那樣, 把全像當成 Vortas 和 Jem'Hadars 奴役呢? 這可能是另一個人性進化上的考驗. 無論如何, 撇開全像人工智慧到底算不算人類在扮演上帝的問題, 既然人類的情感和思考也只不過是大腦裡面種種化學反應的輸出結果, 那麼在人工智慧充滿希望的未來, 誰又能大聲說全像人物不配算是生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小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