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經作者同意, 請勿重製/轉載/編輯以下內容]


  Star Trek 影集在科幻領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與其他眾多科幻作品不同的一點是, 在 Star Trek 中, 科幻與其說是內容, 毋寧說是工具. 各種異想天開的場景人物與道具, 其實是便於故事發展而創造的環境及條件. Star Trek 真正要闡述的內容, 常常圍繞著人性打轉, 而且相信人性充滿潛能, 不論在多艱困的環境, 或是多強悍的敵人之前, 人性都能激發出最強大的力量, 幫助人類贏得最後的勝利, 永遠地生生不息繁榮昌盛下去. 因此, 在 24 世紀的未來, 在更高明的科技, 更廣泛的知識, 更複雜的環境與更神秘的太空之下, 人性究竟還能遭受哪些現代人類不會也不可能遭受到的試煉, 其實正是 Star Trek 給觀眾更多想像, 希望與滿足的地方.

  在各系列的 Star Trek 影集之中, 其實都不難發現一些充滿巧思的發明, 而且正好對人性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挑戰與考驗, 我把這些發明歸類為 Star Trek 的革命性發明. 雖然稱為革命性, 但其實並不表示這非得是 Star Trek 首先提出的概念, 其分別的界線在於, 到底這項發明是否能對人性的存在意義, 思想價值或生命終始造成任何挑戰, 質疑或肯定. 舉例來說, 光波傳送其實並不是 Star Trek 的獨家專利, 某些科幻小說中也有類似的設定, 例如倪匡小說中就曾屢次提過分解-傳送-組合的這種星際旅行模式. 雖然光波傳送本身並非 Star Trek 首創, 但 Star Trek 根據這項發明衍伸出種種問題, 例如人類是否只是純物質的存在型態, 記憶或靈魂究竟存在於哪裡等等, 而這些都是其他類似發明從未深入研究討論過的, 因此光波傳送在這裡被歸類為革命性發明. 至於像曲速引擎的超光速運動模式, 通常很少在其他科幻作品中出現, Star Trek 擺脫了常見的亞空間, 蟲洞或是時光隧道等等模式, 自創了 warp theory 這種獨門理論, 雖然是創新的想法, 但卻很少引起任何跟人性相關的問題, 因此曲速引擎雖然是原創的發明, 在這裡卻不被歸類為革命性發明.

  能被歸類為 Star Trek 的革命性發明的技術, 通常有三個特點. 第一, 這項技術雖然實際上並非目前科技所能達到, 但卻可以利用攝影剪接等技術輕易地合成, 因此兼具成本低廉及效果炫目的優點. 例如光波輸送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初 Star Trek 的製作人 Gene Roddenberry 因為經費不足無法拍攝飛梭登陸的場景, 於是想到利用簡單的藍幕效果做出光波輸送的場景, 其所代表的科技層次明顯比飛梭穿越大氣層更高, 但成本卻更低廉. 因此, 這項特點會讓製作人很高興.

  第二, 革命性發明必須引發對於人性的極限, 矛盾, 生命價值或存在意義等議題之爭議及思考. 舉例來說, 全像甲板或全像醫官, 引發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工智慧是否應被視為獨立人格並享有平常人所擁有的權利. 雖然他們無血無肉, 一切行動都只是一堆演算法在 CPU 中跑出來的結果, 但是如果他們能給你跟其他真人給你同樣的感覺, 能思考能創造能做一切真人會做的事,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能跟真人擁有同樣的身份呢? 這或許是一個短期之內找不到解答的問題, 但也就因為如此, Star Trek 可以針對這類的問題發掘出各種可能的矛盾與衝突, 在是非對錯之間的灰色地帶中將人性的考驗發揮到極限, 從而編撰出一齣又一齣看完仍覺餘韻無窮的好戲. 所以, 這項特點會讓編劇很高興.

  第三, 雖然編劇能在挖掘人性與製造矛盾中得到樂趣, 但如果觀眾無法理解, 就等於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 但 Star Trek 影集並不會如此, 即使觀眾對劇中的種種未來名詞或深奧科技完全無法理解, 也不會掩蓋人性衝突給他們的震撼與迷思. 舉例來說, Voyager 的 Tuvix 這一集曾在 bbs 上引起很大的討論與爭議, 這種光波傳送的意外在現代絕不可能發生, 多半也不會有太多人能記得到底蘭花為什麼可以把兩個人變成一個人, 但那根本就不重要, 只要觀眾知道 Tuvok + Neelix = Tuvix, 就可以理解後續種種爭論到底問題根源何在. 這就是把科幻當作工具而非內容的最大好處, 可以讓不喜歡科幻的人也能陷入邏輯矛盾的思考問題中而無法自拔. 因此, 第三個特點會讓觀眾看得很高興.

  在 Star Trek 已經結束的四個系列中, 都可以找到這種能讓製作人, 編劇和觀眾都高興, 而影響也十分深遠的革命性發明, 下面我們就一一來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小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